最近有不少朋友在后台留言问我一个问题:“为什么每次去修理厂打气,师傅都是给轮胎充2.5个胎压,不管我开什么车?”这样的一个问题看似简单,其实背后藏着不少“门道”。
作为一个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老司机,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揭开这个谜底。
先来个简单的科普,胎压,就是轮胎内部的气压,通常以“bar”或者“kPa”来表示。
1.省时省力:修理厂一天要接待很多车,如果每辆车都要查标准胎压,效率大打折扣。
而2.5bar基本覆盖了大多数车型的安全范围,既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太高,也不会太低。 2.减少客户抱怨:胎压高了,车主可能会觉得车开起来颠;胎压低了,油耗增加,车主又会觉得车子“费油”。
但线bar真的适合所有车吗?并不是。就像穿鞋一样,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明白。不同车型有不同的胎压标准,长期不按照标准胎压行驶,可能会带来一些隐患。
抓地力下降。刹车距离会变长,尤其在湿滑路面上,容易打滑,增加了事故风险。
舒适度大打折扣。有些朋友开车觉得车子“跳”,其实很可能就是胎压过高引起的。
油耗增加。更重要的是,低胎压会导致轮胎过度变形,长时间行驶尤其在高速上,轻易造成胎温升高,增加爆胎的风险。
胎压每高0.1bar,油耗能够更好的降低约0.2%,但同时舒适性和安全性也会打折扣。油耗和胎压之间的平衡,得通过你自己的驾驶习惯和路况来调整。
查看标准胎压:每辆车的标准胎压都不一样,一定要看自己车的用户手册或者车门边的铭牌。大部分车型的标准胎压在2.2到2.6bar之间。
根据季节调整:夏天胎压通常会升高0.2到0.3bar,建议保持在标准范围内的低值,比如2.3到2.4bar,因为轮胎在行驶中会因摩擦升温令胎压上升。
比标准值高出0.2到0.3bar,这样做才能够确保胎压在寒冷天气下的稳定性。
定期检查胎压:如果车上没有配备胎压监测系统,建议每两三个月检查一次胎压,尤其是长途出行前。胎压不足时,能自己购买一个便携充气泵,现在市面上有不少不错的选择,价格也不贵。
不要盲目相信2.5bar:虽然2.5bar对多数车来说不是太大问题,但并非最佳选择。
电动车,由于车身较重,厂家建议的胎压通常会偏高,比如特斯拉的胎压建议在2.9到3.1bar之间。
悬挂的问题,结果我一检查,发现他的胎压打到了2.7bar,比厂家建议的标准胎压高了不少。
2.3bar,后轮调到2.1bar,调整完后他上路试了一圈,立马打电话跟我说:“猫哥,真香!现在车开起来舒服多了。”
胎压监测系统不过是个“花架子”,自己平时不去关注胎压,车也没出过什么大问题。
安全性、油耗、舒适度的影响非常大。希望我们大家在日常用车过程中,不要忽视这个小问题。按时进行检查胎压,保持在标准范围内,既能让你的车开得更顺,还能省下不少油钱。